97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7无码专区一区而去-97无码专区一区视频-97午夜国产亚洲精品-97午夜理论电影影院-97午夜理论片影

《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白皮書(全文)

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點擊數: 發布時間:2012-12-28

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

2012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衛生基本狀況
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三、傳染病防治與衛生應急
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
五、婦女兒童健康權益保護
六、中醫藥發展
七、衛生國際合作
結束語

前言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實現病有所醫的理想,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在中國這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醫療衛生關系億萬人民健康,是一個重大民生題。
    中國高度重視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傳統醫藥,保護人民健康。圍繞憲法,中國逐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衛生法律法規體系。
    多年來,中國堅持“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衛生工作方針,努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事業。經過不懈努力,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改善。
    為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保障每個居民都能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國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

一、衛生基本狀況

    居民健康狀況不斷改善。從反映國民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看,中國居民的健康水平已處于發展中國家前列。2010年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4.8歲,其中男性72.4歲,女性77.4歲。孕產婦死亡率從2002年的51.3/10萬下降到2011年的26.1/10萬。嬰兒死亡率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持續下降,嬰兒死亡率從2002年的29.2‰下降到2011年的12.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2002年的34.9‰下降到2011年的15.6‰,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圖1 中國人均期望壽命

圖2 中國孕產婦死亡率

圖3 中國嬰兒死亡率

圖4 中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建立起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體系。一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包括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衛生應急、采供血、衛生監督和計劃生育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絡,以及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為基礎、承擔公共衛生服務功能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二是醫療服務體系。在農村建立起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在城市建立起各級各類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工協作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三是醫療保障體系。這個體系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農村人口和城鄉困難人群。四是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包括藥品的生產、流通、價格管理、采購、配送、使用。近期重點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衛生籌資結構不斷優化。衛生籌資來源包括政府一般稅收、社會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和居民自費等多種渠道。2011年,中國衛生總費用達24345.91億元人民幣,同期人均衛生總費用為1806.95元人民幣,衛生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按可比價格計算,1978—2011年,中國衛生總費用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1.32%。個人現金衛生支出由2002年的57.7%下降到2011年的34.8%,衛生籌資系統的風險保護水平和再分配作用不斷提高。2011年,醫院、門診機構費用為18089.4億元人民幣,公共衛生機構費用為2040.67億元人民幣,分別占衛生總費用的71.74%和8.09%。醫院費用中,城市醫院、縣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費用分別占64.13%、21.28%、5.17%、9.3%。

圖5 中國衛生總費用和衛生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圖6 衛生總費用籌資構成

    衛生資源持續發展。截至2011年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達95.4萬個(所),與2003年比較,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4.8萬個(所)。執業(助理)醫師246.6萬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由2002年的1.5人增加到1.8人。注冊護士224.4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由2002年的1人增加到1.7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516萬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由2002年的2.5張提高到3.8張。
    醫療衛生服務利用狀況顯著改善。2011年,全國醫療機構診療人次由2002年的21.5億人次增加到62.7億人次,住院人數由2002年的5991萬人增加到1.5億人。中國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年均就診4.6次,每百居民住院11.3人,醫院病床使用率為88.5%,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為10.3天。居民看病就醫更加方便,可及性顯著提高。15分鐘內可到達醫療機構住戶比例,由2003年的80.7%提高到2011年的83.3%,其中農村地區為80.8%。醫療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不斷完善。建立無償獻血制度,血液安全得到保障。

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衛生事業取得顯著發展成就,但與公眾健康需求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特別是隨著中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原有醫療保障體系發生很大變化,如何使廣大公眾享有更好、更健全的醫療衛生服務,成為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并在2003年抗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取得重大勝利后加快推進。2009年3月,中國公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全面啟動新一輪醫改。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從制度上保證每個居民不分地域、民族、年齡、性別、職業、收入水平,都能公平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改革的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
    醫改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的發展中國家,深化醫改是一項十分艱巨復雜的任務。三年多來,中國政府大力推進醫藥衛生服務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積極破解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通過艱苦努力,中國的新一輪醫改取得積極進展。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城鄉居民。截至2011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超過13億,覆蓋面從2008年的87%提高到2011年的95%以上,中國已構建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籌資水平和報銷比例不斷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助標準從最初的人均20元人民幣,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人民幣,受益人次數從2008年的5.85億人次提高到2011年的13.15億人次,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70%左右,保障范圍由住院延伸到門診。推行醫藥費用即時結算報銷,居民就醫結算更為便捷。開展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和總額預付等支付方式改革,醫保對醫療機構的約束、控費和促進作用逐步顯現。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障,截至2011年,23萬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終末期腎病、乳腺癌、宮頸癌、耐多藥肺結核、兒童白血病等疾病的患者享受到重大疾病補償,實際補償水平約65%。2012年,肺癌、食道癌、胃癌等12種大病也被納入農村重大疾病保障試點范圍,費用報銷比例最高可達90%。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從城鎮居民醫保基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中劃出大病保險資金,采取向商業保險機構購買大病保險的方式,以力爭避免城鄉居民發生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為目標,實施大病保險補償政策,對基本醫療保障補償后需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給予保障,實際支付比例不低于50%,有效減輕個人醫療費用負擔。建立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救助對象覆蓋城鄉低保對象、五保對象,并逐步擴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難群體,2011年全國城鄉醫療救助8090萬人次。
    ——基本藥物制度從無到有。初步形成了基本藥物遴選、生產供應、使用和醫療保險報銷的體系。2011年,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基層全覆蓋,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并實行零差率銷售,取消了以藥補醫機制。制定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處方集,規范基層用藥行為,促進合理用藥。建立基本藥物采購新機制,基本藥物實行以省為單位集中采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銷售價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了30%。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品報銷目錄。有序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向村衛生室和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延伸。藥品生產流通領域改革步伐加快,藥品供應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費保障機制,2009—2011年,中央財政投資471.5億元人民幣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建設發展。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優惠政策,為農村和社區培養、培訓、引進衛生人才。建立全科醫生制度,開展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安排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組織實施中西部地區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等。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2009—2011年,1100余家城市三級醫院支援了955個縣級醫院,中西部地區城市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每年支援3600多所鄉鎮衛生院,提高了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醫療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轉變基層醫療服務模式,在鄉鎮衛生院開展巡回醫療服務,在市轄區推行社區全科醫生團隊、家庭簽約醫生制度,實行防治結合,保障居民看病就醫的基本需求,使常見病、多發病等絕大多數疾病的診療在基層可以得到解決。經過努力,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強化,農村和偏遠地區醫療服務設施落后、服務能力薄弱的狀況明顯改變,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數量、學歷、知識結構出現向好趨勢。2011年,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91.8萬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6萬個、鄉鎮衛生院3.8萬所、村衛生室66.3萬個,床位123.4萬張。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國家免費向全體居民提供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和II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等10類41項服務。針對特殊疾病、重點人群和特殊地區,國家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補服葉酸、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等,由政府組織進行直接干預。2011年,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總體達到90%以上,全國住院分娩率達到98.7%,其中農村住院分娩率達到98.1%,農村孕產婦死亡率呈逐步下降趨勢。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衛生廁所普及率分別達到72.1%和69.2%。2009年啟動“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截至2011年,由政府提供補助為109萬多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了復明手術。

圖7 1990—2011年全國農村住院分娩率(%)與孕產婦死亡率(1/10萬)變化趨勢

    ——公立醫院改革有序推進。從2010年起,在17個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和37個省級試點地區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在完善服務體系、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內部管理、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2012年,全面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以縣級醫院為龍頭,帶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能力提升,力爭使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目前已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00多個縣參與試點。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優化資源配置,加強薄弱區域和薄弱領域能力建設。區域醫學中心臨床重點專科和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機制正在探索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加快推進,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營利性和非營利醫療機構。截至2011年,全國社會資本共舉辦醫療機構16.5萬個,其中民營醫院8437個,占全國醫院總數的38%。在全國普遍推行預約診療、分時段就診、優質護理等便民惠民措施。醫藥費用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控制,按可比價格計算,在過去三年間,公立醫院門診次均醫藥費用和住院人均醫藥費用增長率逐年下降,2011年比2009年均下降了8個百分點,公立醫院費用控制初見成效。
    新一輪醫改給中國城鄉居民帶來了很大實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公平性顯著提高,城鄉和地區間衛生發展差距逐步縮小,農村和偏遠地區醫療服務設施落后、服務能力薄弱的狀況明顯改善,公眾反映較為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逐步減少。

三、傳染病防治與衛生應急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方針,不斷加大傳染病防治力度,通過開展預防接種和愛國衛生運動等防控措施,降低了傳染病發病率,有效控制了傳染病的流行和蔓延。自20世紀50年代起,基本控制了鼠疫、霍亂、黑熱病、麻風病等疾病的流行。2011年甲類和乙類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241.4/10萬的較低水平,有力保障了廣大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實施國家免疫規劃。免疫規劃工作是中國衛生事業成效最為顯著、影響最為廣泛的工作之一。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通過接種牛痘消滅了天花,較世界衛生組織1980年宣布全球根除天花早了十幾年。2000年,中國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目標。2002年,中國決定將新生兒乙肝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國家免疫規劃由接種4種疫苗預防6種傳染病,擴大到接種5種疫苗預防7種傳染病。2007年,國家決定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增加到14種,預防15種傳染病,免疫規劃人群也從兒童擴展到成人。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國家免疫規劃內容不斷擴大,對于減少傳染病發生、保護公眾身體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多數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發病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重點傳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包蟲病、麻風病、瘧疾等重大及重點傳染病患者獲得免費藥物治療。截至2011年,中國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為78萬人,遠低于將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控制在150萬以內的目標。傳染性肺結核患病率降至66/10萬,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確定的結核病控制指標。所有血吸蟲病流行縣實現疫情控制目標,血吸蟲病病人控制在32.6萬。率先在全球83個絲蟲病流行國家和地區中消除了絲蟲病。提升以監測為核心的流感防控能力,2010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流感中心被正式命名為全球第五個流感參比和研究中心。穩步推進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國家層面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大骨節病、克山病和氟中毒等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發病患者顯著減少。
    愛國衛生運動卓有成效。愛國衛生運動是中國公眾廣泛參與、與公眾健康密切相關的社會公益事業,迄今已開展60年。愛國衛生運動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通過開展除害滅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農村改水改廁、國家衛生城鎮創建、城鄉環境衛生整治等,降低了傳染病危害,提高了居民健康水平,形成了愛國衛生人人參與、健康生活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中國累計命名153個國家衛生城市、32個國家衛生區和456個國家衛生鎮(縣城),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國家健康城市(鎮)創建工作。
    衛生應急水平全面提高。頒布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修訂傳染病防治法,推動衛生應急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以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監督體系和醫療體系為基礎,初步建成統一指揮、布局合理、反應靈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建立完善衛生應急預案體系,覆蓋突發急性傳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事件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以及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恐怖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和重大活動醫療衛生保障。建立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縣四級應急管理體制。建立衛生應急能力評估指標體系。國家組建了傳染病控制、醫療救援、中毒處置、核和放射處置等4類27支國家級衛生應急隊伍,地方也組建了各級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專業隊伍。國家醫藥儲備制度日趨完善,保障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需的醫藥產品。近年來,中國有效處置了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鼠疫、人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開展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的緊急醫學救援,順利完成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大型活動的醫療衛生保障任務。
    法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現網絡直報。2004年,中國啟用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實現對39種法定傳染病病例個案信息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時、在線監測。截至2011年,全國100%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98%的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和94%的鄉鎮衛生院實現了法定傳染病網絡直報。

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

    伴隨中國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現持續快速增長趨勢。中國現有確診慢性病患者2.6億人,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中國總死亡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
    中國政府把防治慢性病作為增進公眾健康、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逐步建立起覆蓋全國的慢性病防治服務體系,對主要慢性病進行分級管理,實施綜合防控策略,全面提高慢性病綜合防治能力,努力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險因素水平,減少慢性病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
    促進慢性病防治結合。2002年以來,慢性病防控策略逐步實現由重治療向防治結合方向的轉變。國家級層面形成了以中國疾控中心、國家癌癥中心和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為主要技術支撐的慢性病防控格局。各地逐步形成了由疾控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院和專業防治機構共同構筑的慢性病防控工作網絡。提出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發病率、病死率和病殘率的慢性病防治目標,面向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對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主要慢性病,血壓升高、血糖升高、膽固醇升高和超重/肥胖等主要生物危險因素,以及煙草使用、不健康飲食、缺少體力活動和過量飲酒等主要行為危險因素,實施有效干預。
    制定慢性病防控措施。出臺《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等一系列慢性病防控政策性文件和慢性病防治指南。從2005年開始,實施癌癥早診早治等慢性病防治重大專項。2007年,在全國啟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多途徑、多形式、多角度推動健康生活方式行為養成。2009年,將高血壓、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管理納入醫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2010年啟動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工作,提高慢性病綜合防控能力。大力開展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預防兒童齲齒。
    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統。實施慢性病綜合監測,開展慢性病危險因素監測、慢性病患病監測、死因監測、營養健康狀態監測、惡性腫瘤隨訪登記,建立和逐步完善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圍繞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流行情況的慢性病信息系統,為國家開展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學的基礎數據。
    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持續開展“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相約健康社區行”、“健康素養促進行動”等。逐步建立健康教育體系,初步形成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健康教育格局。居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日益普及,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加大控煙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煙草危害的認識,逐步形成全社會支持控煙的氛圍。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2006年1月在中國生效以來,各地積極推動公共場所控煙立法,建設無煙環境。
    重視維護公眾的精神健康。頒布精神衛生法,通過立法規范精神衛生服務,保護精神障礙患者的權益。完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網絡,加強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救治急重性精神疾病能力建設,建立醫院與社區相互支持和配合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機制。把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列入“十二五”時期急需緊缺的人才類別,加強人才培養工作。規范患者服務管理,啟用國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數據收集分析系統,實現病人信息電子化管理。目前,在城市社區和農村居家接受規范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302.6萬人。

五、婦女兒童健康權益保護

    中國現有8.6億婦女兒童,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中國政府將男女平等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一貫高度重視婦女兒童的生存和健康狀況,完善婦幼衛生法制與政策,簽署多項保護婦女兒童的國際公約,健全婦幼衛生服務體系,實施婦幼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著力提高婦幼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使廣大婦女兒童健康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完善婦幼衛生法制和政策。1994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母嬰保健法,標志著婦幼衛生工作進入法制化管理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制定實施《中國婦女發展綱要(1995—2000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和《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把婦女兒童健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作為優先發展的領域之一。
    健全婦幼衛生服務體系。中國婦幼衛生體系以婦幼保健專業機構為核心,以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以大中型綜合醫療機構和相關科研教學機構為技術支持,為婦女兒童提供全方位的醫療保健服務。建立婦幼衛生年報系統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婦幼衛生監測網絡,實施出生缺陷監測、孕產婦死亡監測、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危重孕產婦監測和兒童營養健康監測。婦幼衛生信息為各級政府制定衛生政策特別是婦幼衛生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開展婦女生殖保健服務。積極推廣婚前和孕前保健,普及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科學知識,深入開展孕產期保健,形成包括產前檢查、產前篩查與診斷、高危孕產婦篩查與管理、住院分娩、新生兒保健和產后訪視在內的一整套孕產期保健服務。2011年全國孕產婦產前檢查率、產后訪視率和系統管理率分別為93.7%、91.0%和85.2%,比2000年分別提高4.81%、5.57%和10.36%,高危孕產婦管理率達到了99.6%。開展“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消除了孕產婦及新生兒破傷風。2011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26.1/10萬,比1990年和2000年下降了72.4%和50.8%。開展婦女病普查普治、青春期保健和更老年期保健等,為廣大婦女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開展兒童保健服務。加強新生兒保健,規范新生兒訪視服務。開展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保健,實施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和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2011年全國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和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分別達到84.6%和85.8%。兒童生長發育水平不斷提高,兒童營養不良狀況持續減少。努力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0—3歲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發育偏離兒童的康復訓練、高危兒早期干預、食物過敏的早期干預、睡眠問題干預、環境污染對兒童健康損害的早期干預以及青春期保健等。關注和重視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傷殘兒童等特殊兒童群體的身心健康。

六、中醫藥發展

    中醫藥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在生產生活實踐以及治療疾病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醫學科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貢獻。中醫藥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等方面獨具特色和優勢,在治療傳染性疾病方面也有良好效果,并以其費用低、療效好、副作用小等特點,深受中國公眾喜愛,在醫療衛生保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國政府一貫積極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建立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在城市,形成了以中醫醫院、民族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專科醫院、綜合醫院中醫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中醫門診部和中醫診所為主的城市中醫藥服務網絡。在農村,形成了由縣級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和村衛生室為主的農村中醫藥服務網絡。目前,75.6%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1.6%的社區衛生服務站、66.5%的鄉鎮衛生院、57.5%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形成獨具特色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國家把人才培養作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根本,加強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經驗繼承工作以及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加強社區、農村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基本形成了院校教育、師承教育、繼續教育多形式、多層次、多途徑的中醫藥教育體系,初步建立起社區、農村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機制。截至2011年,全國共有高等中醫藥、民族醫藥院校46所,高等教育中醫藥類在校生人數55.3萬人,衛生機構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29.4萬人,中藥師(士)9.7萬人。
    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推進中醫藥的理論和技術創新,在中醫基礎理論、臨床診療、中藥技術等領域取得重要成果。推進中藥產業化和現代化,中藥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大幅提高。目前,全國中藥生產企業近1500家。中藥產品種類、數量、生產工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重視和保護中醫藥的文化價值,41項中醫藥項目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目前,已有7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訂了包含中醫藥內容的政府協議或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中醫藥對外醫療、教育、科技合作不斷擴大,已傳播到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中醫藥典籍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了中醫藥技術委員會,并將這一委員會的秘書處設在中國。

七、衛生國際合作

    長期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衛生事務,廣泛開展衛生領域的政府間和民間的多邊、雙邊合作交流,積極參加國際社會、國際組織倡導的重大衛生行動。高度重視衛生國際援助,先后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援建醫院、培訓衛生人才、開展疾病防控等工作,為受援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工作。積極參與全球衛生議題討論,分享經驗。20世紀70年代,中國總結和貢獻衛生實踐經驗,為推動1978年《阿拉木圖宣言》實施初級衛生保健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國際衛生條例(2005)》框架下,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保持及時、密切、暢通聯系,為全球疾病防控作出貢獻。中國政府每年向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以及全球抗擊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基金等國際組織提供捐款。大力支持國際社會在慢性病、人禽流感、控煙、應急等技術領域的工作。
    加強區域衛生合作。2003年以來,以中國—東盟傳染病防控領域的合作為開端,加快推進區域衛生合作進程。目前,中國已在大湄公河次區域、中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國—東盟、東盟與中日韓、中日韓、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和上海合作組織等7個區域性合作機制下,開展與周邊國家和本區域的衛生合作和國際援助。從2005年起,中國與緬甸、越南、老撾合作,在邊境地區開展瘧疾、艾滋病聯防聯控項目,還開展了結核病、登革熱防治等跨境合作項目。
    派遣援外醫療隊。援外醫療隊是中國履行國際義務,按政府雙邊協議向受援國派遣醫務人員團隊,在發展中國家開展醫療衛生服務的無償援助項目。1963年,中國政府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截至2011年,中國政府已先后向73個國家派遣了醫療隊。目前,有56支醫療隊分布在阿爾及利亞、坦桑尼亞、摩洛哥、津巴布韋等53個國家,為當地特別是貧困地區人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并為受援國引入大批先進醫療技術。50年來,中國援外醫療隊共診療患者約2.6億人次。醫療隊的工作獲得當地民眾的高度贊揚,受到受援國政府的充分肯定,迄今約有900名中國醫療隊員獲得受援國頒發的勛章等各種榮譽。在此期間,有50名中國援外醫療隊員犧牲在異國他鄉。
    援建醫療機構。從1970年開始,中國支援非洲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建設醫療機構,致力于改善受援國醫療設施條件。截至2011年底,中國共幫助52個國家建成100所醫院和醫療中心,為解決當地民眾看病就醫困難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為援建醫院提供大量成套醫療設備和藥品,僅2011年中國就提供了34批醫療設備和藥品。截至2011年11月,還有28個國家的31個援建項目在建。
    培訓衛生人力資源。中國援外醫療隊通過帶教、講座、培訓等方式,將醫療技術傳授給當地醫護人員,提高受援國衛生技術水平。中國政府支持衛生技術機構在華為發展中國家舉辦衛生技術研修和培訓,截至2011年,共舉辦培訓班400多期,培訓15000余人,涉及衛生管理、緊急救援管理、食品衛生、傳統醫藥、傳染病防控、實驗室檢測、衛生檢疫和護理技術等。為幫助發展中國家培養高層次醫學衛生人才,中國政府還向在華學習醫學和中醫藥學的發展中國家學生提供政府獎學金。
    開展國際緊急救援。2004年,印度洋地震和海嘯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中國及時派出衛生救援隊赴泰國、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開展救援,并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向受災國家捐助醫療儀器設備和美元現匯。近五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衛生緊急救援近200次,包括向發生疫情、自然災害的幾內亞比紹、馬達加斯加、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海地等國家派遣衛生救援隊、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等。中國還派出救援隊赴黎巴嫩、剛果(金)等國際維和任務區實施人道主義醫學援助,派遣“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赴亞非五國、拉美四國開展巡回醫療服務。

結束語

    隨著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快,居民健康面臨著傳染病和慢性病的雙重威脅,公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日益提高。與此同時,中國衛生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短缺、分布不均衡的矛盾依然存在,醫療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
    中國政府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此,中國將繼續深入推進改革,全面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更好地維護、保障和增進全體居民的健康。中國也將繼續積極參與全球衛生事務,與各方共同攜手,為改善全球健康作出更大努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巨熟乳波霸若妻在|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亚洲av无码av制服丝袜在线|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a片|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视频自在自线|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精品分类| 亚洲精品久久久口爆吞精|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黑人大JI巴做爰呻吟视频|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 国产人妻大战黑人20p|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观看 |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rv| 黄色软件视频app|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av|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三区不卡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无码粉嫩白|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麻豆国产免费看片在线播放| GOGO大胆国模一区二区私拍| 欧美人与性囗| 在线播放亚洲国产|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 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人妻天天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伊人久久丁香色婷婷啪啪|